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
语文
Ⅰ.考试性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是为学院表演类专业提前自主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是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学院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自主招生考试的语文试题既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有必要的区分度,保持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自主招生考试语文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知识范围内,要求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要求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并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自主招生考试语文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Ⅲ.考试内容
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是根据艺术职业学院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普通高中和中职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课内部分涉及现行的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及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
考试能力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
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A
①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
②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
2、表达应用E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词语(包括熟语)理解和正确使用
③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⑤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⑥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⑦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二、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
1、识记A
①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②文学体裁常识的识记
2、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分析综合C
①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②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③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④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
⑤文本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4、鉴赏评价D
①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②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③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④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识记A
①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②文学体裁常识的识记
③常见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参考篇目见附录1)
(参考篇目见附录1)
2、理解B
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分析综合C
①文中信息的筛选
②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③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4、鉴赏评价D
①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②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一)基础等级 E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发展等级 E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Ⅳ.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20分钟。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写作题等。
Ⅴ.题型示例
1.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例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隽(juàn)永 形骸(hái) 惴惴(zhuì)不安
(B)丛冢(zhǒng) 静谧(mì) 饿殍(fú)遍野
(C)编纂(cuàn) 眷(quàn)恋 残羹冷炙(zhì)
(D)梦魇(yè) 琐屑(xuè) 迥(jiǒng)然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认读常用字的能力。
[例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重蹈覆辙 边长莫及 流芳百世
(B)沾沾自喜 老奸巨猾 层出不穷
(C)有口皆杯 脍炙人口 麻木不人
(D)喧宾夺主 默守成规 遗笑大方
参考答案:B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书写常用字的能力。
[例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展示给我。
(惊世骇俗:因为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B)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C)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
(D)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
(俨然:这里指穿得整整齐齐的样子。)
参考答案:D
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的能力。
[例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⑴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 ▲ 。
⑵在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以医学专家的渊博学识,¬ ▲ 地告诉大家,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
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已经并将继续¬ ▲ 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A)谨慎 沉静 履行 (B)谨严 沉稳 履行
(C)谨严 沉静 实行 (D)谨慎 沉稳 实行
参考答案:B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对近义词的辨析和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的能力。
[例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为人一向谨慎,即使处理小事也是举重若轻,从不马虎。
(B)端正党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
(C)举世瞩目的十六大开得圆满成功,这是一次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大会。
(D)专家告诫,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时自己要有切实的定位,不能好高骛远。
参考答案:A
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用成语的能力。
[例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些作家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弄些非驴非马的东西,却自诩是在搞探索和实验。
(B)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气候异常现象,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比过去都严重得多。
(C)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事。
(D)经过大家几天来的教育,终于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决心改正。
参考答案:A
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辨析语病的能力。
[例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 ,必须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 ,如爆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在特定语境中语言的衔接连贯能力。
[例8]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长亭送别》) 运用夸张,表现了崔莺莺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B)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我的空中楼阁》) 运用拟人,寄托了作者对小屋的赞美和热爱。
(C)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不自由,毋宁死》) 运用夸张,说明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多种多样。
(D)比埃拉抬起胳膊,那精致的皮鞭就挥起在半空中,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到那可怜人的肩膀上。(《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皮鞭对伽西莫多的毒打。
参考答案:C
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对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
[例9]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蜀道之难, ▲ 。
② ▲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③师者, ▲ 。
参考答案:①难于上青天 ②雁过也 ③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对文学作品的识记能力
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例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②题目。
师者于丹
鲁豫有约
鲁:你说话的时候条理一边说一边就出来了,从小你说话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吗?
于:没有,我从小可自闭了,小时候基本上不说话。
鲁:不可能不说。
于:就是话比较少的孩子,没有人跟我说话。因为我是独生女,父母“文革”后期都给下放了,我姥姥带着我住在一个三进的大院子里边,一个很大的院子就我们俩。我又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我在六岁半上小学之前基本上看着像一个得自闭症的孩子。
鲁:你什么时候认的字啊?
于:一两岁的时候。
鲁:所以就没有时间说话了。
于:也没有人跟我说话。认字多了以后有一个好处,自己跟自己说话,从几岁开始就写日记,我一直认为是文字带着我思考的。我的日记都是一些不太靠谱的日记,基本上不记什么具体的事,都是一些心情啊、感受啊,每天活在自己的想象跟思维里。
鲁:那时候都想什么?
于:在日记里边,自己那时候喜欢杨子荣,老想着跟杨子荣小分队能够去到比夹皮沟更远的地方;一会儿又会想到《红楼梦》里。
鲁:所以你会觉得自己有许多虚拟的空间,只有你的心智遨游是特别自由的,所以你就没有什么人可以说话,你就自己在那写。
于:在整个小学,我都是这种很封闭的情况。
于:我在读大学的时候玩儿得比较不靠谱,每一个假期都不会闲着,说到今天我觉得行路对我来讲比读书重要,起码中国现在没有任何一个省份是我没去过的。世界范围里面非洲还没去过,其他的洲也去了很多地方。
鲁:这一定是积累很多年。
于:二十多年才走遍了千山万水呀!
鲁:所以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是拿着200块钱,一个暑假就敢去新疆。
于:那当然要有师兄,就是两个男同学。我们那时候,第一站是在柳园下车,到敦煌莫高窟。到了那里我们每天白天去看洞,下午大概四点半洞就关了。那个时候除了这些洞让我激动以外,还有一个更让我激动的向往,就是洞外的沙漠鸣沙山,特别想去闯沙漠。每次都说关了洞以后我们去沙漠吧,他们俩就说等到哪天不看洞一早才能去呢。可他们俩经常一背摄影包就去创作了,哄着我说,自己乖乖在家吃杏吧。我想他们不让我一个人进沙漠,无非是觉得天黑,怕我走丢了。我就去找讲洞的讲解员,说把你手电借我用用。我给他们留了一个纸条,说你们别担心我带手电了。除了手电以外,我带了一把英吉沙的短刀,裹了一条毛巾,毛巾里面带着一盒火柴,跟手电筒交叉斜跨的还有一壶水,戴了一个破草帽,穿着牛仔短裤、小背心,一个人奔着沙漠就出发了。
我走进去的时候确实很激动,下午四点多钟,沙漠里面大概有三十八九度的高温,烈日炎炎。穿行在沙漠中,一步一步踩上去,基本上是走一步退半步。一直走到突然觉得皮肤凉嗖嗖的,再四下一看,明白了一句诗,什么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看见四面长得一模一样,我本来记着我是顺着一条干了的河道进来的,但是到这一刻别说河道找不着了,四处的沙丘全是一样,那个气温像坐滑梯一样,一下就到底了,就零上五六度。
第一个反应就是得生火,沙漠上只有一种蕨类植物叫骆驼刺,根扎得非常深,拿我那把英吉沙短刀在那刨,差不多了就得扒,十指鲜血淋漓,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什么是求生的欲望。划了半盒火柴以后才想起来把唯一的毛巾垫在下面,用毛巾做引子,骆驼刺终于烧起来了。
快天亮的时候,他们哥儿俩还真是看见这堆火把我给找着了,一顿臭骂。说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沙漠有狼吗?我说不知道啊。说你知道沙丘会平移吗?不知道。说你知道沙尘暴吗?那时候哪有沙尘暴啊,不懂。说你知道沙漠里面的降温是一下可以降三十多度的?这个知道了,刚知道。两个人就挤兑我说,你带的那手电有用吗?突然想起来了,我带的水是有用的、毛巾有用、火柴有用,唯独手电没用。 (有删节)
①于丹说自己小时候是一个自闭的人,为什么现在这么长于表达?下列说法不能成为依据的是( )
A.没有倾听的人,自己跟自己说话,文字带着自己思考。
B.喜欢文学,作品,能够在想象和思维中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C. 心智的极度自由写日记其实就是一种“说话”的方式。
D.小时候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现在有了不同层次、年龄的表达对象。
②下列说法不属于于丹独自到沙漠之行的收获的是( )
A.考量了独自应对沙漠的能力。
B.感受了沙漠由昼而夜的坐滑梯般的降温。
C. 了解了沙漠中有沙尘暴,沙丘会平移。
D.在沙漠中燃起的篝火可以成为求救的信号。
参考答案:①D ②C
这两题都属于容易题,主要考核提取有关信息并分析的能力。
[例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③题。
近4个月来,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抢救性发掘,藏于“新地里”地下的文物逐一被发掘出来。“我们正在翻阅一本地书,而所有的出土文物就是一个个字母,我们把一个个字母组合起来,便可以读懂古人留下来的文化信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达的比喻十分贴切。新地里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发现的最大墓葬群,超过了江苏赵陵山发现的85座墓葬群。其时间跨度为良渚文化中期到晚期的约400年至500年。根据墓葬土层的黑色草木灰层推断,这里至少举行过5次以上成规模的墓葬仪式。良渚文化中晚期已经有“穷人”和“富人”,“平民”和“贵族”之分。“新地里”遗址墓葬东北列都是穷人的小墓,数量多,随葬品少,一般不超过15件,主要是陶器、石器等葬器。而西南列墓均属贵族大墓,有明显的棺的痕迹,随葬品在数量、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东北的小墓。最大的要数拥有50多件文物的28号墓和73号墓,其中28号墓出土的神面三叉型器尤为珍贵。73号墓的主人右手部有直径33厘米的玉锥型器,手腕部有玉镯,可见其身份显要。另外,“新地里”墓葬还大量出土了琮、璧等玉器及石镞、石刀、石箭等石器,甚至还出土了有中原文化迹象的绳纹鼎、高颈壶等文物。这一文物发现说明,良渚文化时期已与外来文化融会交流。同时,良渚文化的辐射范围也很广,如山西、西北、广东等。良渚文化中出现的人形兽面纹在夏、商、周都有发现,证明良渚文化晚期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已经开始。
①“我们正在翻阅一本地书”中“一本地书”的含义是 ▲ 。
②从哪些文物可以看出良渚文化时期已与外来文化融会交流?
③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举出两种即可)
参考答案:
①古人留下来的文化信息。
②琮、璧等玉器;石镞、石刀、石箭等石器;绳纹鼎、高颈壶等文物。
③举例说明、数据说明。
第①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理解词语比喻义的能力。第②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获取有关信息、把握观点与材料内在关系的能力。第③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理解说明方法的能力。
3.文学作品的阅读
[例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③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①请用简要的语言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标题。
②这段文字的最后引用唐人诗句有什么作用?
③选取一个角度,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参考答案:
①寒村冬霖(或“寒村微雨”)
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突出了乡村微雨中的悠闲境界。
③提示:“点”、“泊”、“添”、“加”、“画”等动词的运用;动静结合;对传统水墨画技法的借鉴,色彩的和谐搭配。
这3道题属稍难题。第①题综合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以及用精练的语言拟题的能力,第②题考查对所引诗句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第③题考查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
4.古代诗文的阅读
[例13]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①-④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①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用作动词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
(C)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惟君图之 图:考虑
②下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阙秦以利晋 以其无礼于晋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烛之武摆了三方面的理由来说退秦师,下列不属于理由的一项是( )
(A)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B)保存郑国,对秦国只有好处
(C)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贪得无厌
(D)郑国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④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焉用亡郑以陪邻?
夫晋,何厌之有?
参考答案:
①C
②B
③D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会满足呢?
第①②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第③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第④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例14]对下列杜甫诗《八阵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A)前两句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卓越才干;后两句对他终未完成统一大业的憾事寄予同情。
(B)“遗恨失吞吴”是说刘备吞吴失策,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使统一大业夭折,成了千古遗恨。
(C)全诗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D)这首诗通过诗人凭吊八阵图遗址,讽喻蜀国的昏君刘禅,寄托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参考答案:D
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鉴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5.语言文字运用
[例15]林文的同事李岩住院了,林文买了些营养品去看他。在病房中两人有如下一段对话,其中有不当之处,请指出并予以改正。
林:你只管安心养病,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李:谢谢。你来看我,我就感激万分了,还买这些东西。我是“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只好笑纳了。
林:咱们哥儿俩彼此彼此,还说这个。
参考答案:“鼎力相助”改成“尽力帮助”;“笑纳”改成“收下”:“彼此彼此”改成“不分彼此”。
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查准确、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16] 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春天像一个步履轻盈的小姑娘。她携着神奇的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原野。
秋天 ▲
参考答案:秋天像一位技艺超群的丹青手。他端起巨大的画板,把金黄的水粉洒向田野,洒向村庄。
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仿写句子并恰当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例17]请根据下面这条新闻拟写正标题和副标题。正标题不超过16个字,副标题不超过18个字。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引起全世界科学技术界极大兴趣的新粒子——胶子的发现,是由著名美国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高能物理实验小组,最近在西德汉堡的一台高能加速器上找到实验证据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唐孝威等20多位科学工作者也参加了这项实验研究工作。
参考答案:正标题:丁肇中教授领导实验小组发现胶子;副标题:新粒子的发现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极大兴趣。
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概括能力和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6.写作
[例18]请以“精彩的时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例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的生活真精彩;有人说,现在的生活多无奈;有人说,生活既丰富又复杂,但未来一定更美好。
也有人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请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例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克里斯朵夫•李维以主演美国大片《超人》而蜚声国际影坛。然而1995年5月,在一场激烈的马术比赛中,他意外地坠落马下,成了一位高位截瘫者,从此意志消沉。在 一次穿越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旅行时,路边出现的交通指示牌:“前方转弯!”叩醒了他的心扉。
从此,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首席执导的影片荣获了金球奖;他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一问世,就进入了畅销书排行榜。他还创立了一所瘫痪病人教育资源中心,四处奔走,举办演讲会,为残障人的福利事业筹募善款,成了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因为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是转机。
请以“学会转弯”为话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三道作文题都属稍难题。第一题是命题作文,主要考核记叙的表达能力;第二题、第三题是话题作文,不限文体,可以考核记叙、描写、议论或夹叙夹议等表达能力。
附1
Ⅰ.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6篇)
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目)
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 《荀子》
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
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 王 勃
师说 韩 愈
赤壁赋 苏 轼
(二)古诗词曲(11篇)
蜀道难 李白
将进酒 李白
登高 杜甫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 殊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